另外一方面從通相的角度,其實在四重四十三輕當中,每一條戒都具足了斷惡、修善、度眾生這三種的內(nèi)涵,這樣子的分判是約著老參的菩薩來說,老參菩薩能夠融通,所以在每一個戒文當中都具足了斷惡、修善、度眾生三種功德,這種三聚凈戒等于是整個菩薩戒當中,是我們所修學的法門,我們應(yīng)該要去付諸行動的內(nèi)涵,依著能修行的心來說,到底是依止什么心來修這個三聚凈戒呢?在《無量壽經(jīng)》當中,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,在發(fā)四十八愿之前,他面對世自在王佛講出他對菩薩道的心情,阿彌陀佛在因地做一個菩薩的時候,他說:「假令身止諸苦毒中,我行精進,忍終不悔,」身為一個菩薩,即使我們的身心是安住在苦惱跟種種的毒害當中,也就是說菩薩不共于二乘的地方,是二乘安住在畢竟空,所以他能夠從煩惱障、業(yè)障、報障的苦惱跟內(nèi)心的煩惱當中解脫出來,但是菩薩有大悲心、有使命感,他必須要強迫自己從空出假,他必須從無有少法可得的空性當中出來,跟眾生這些塵勞的境界接觸,要跟眾生接觸,他自己也要去承受這些苦惱,他必須安住在諸苦毒中,他的色身要承受老病死的痛苦,他的內(nèi)心跟環(huán)境接觸的時候,他也會起一些貪瞋癡煩惱毒害的活動,這個菩薩這個時候面臨決擇,他是退回空性,還是勇往直前?以下法藏比丘說出他的心情:「我行精進,忍終不悔」,就是我即使安住在這樣的苦毒當中,我們內(nèi)心當中要依止我的行力跟忍力,我對于我無上菩提的追求、對度化眾生的追求,我是決定不后悔的,因為這是唯一的道路。
首頁 » 諜戰(zhàn)片 » 满月云知
長孫安蕾
卑雪仁
旗小之·丑燁熠
佟佳曼冬
尉遲飛海